- 吴爽;陈康;程书凯;陈旭勇;
研究了纳米SiO_2(NS)掺量(0、1%、2%、3%)对再生砂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工作性、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微观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掺入再生砂后,UHPC的流动度、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降低;随着NS掺量的增加,再生砂UHPC的流动度降低,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提高;适当掺入NS可以细化再生砂UHPC的内部孔隙结构,改善界面过渡区,从而提高再生砂UHPC的相关性能;当NS掺量为3%时,再生砂UHPC的综合性能最佳。
2025年08期 No.352 25-3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 犹娅;牛云辉;刘志艳;邓鑫;郭荣科;卢忠远;李军;
研究了干密度(400、600、800、1 000 kg/m~3)对泡沫混凝土工作性及抗压强度的影响,探究了泡沫混凝土干密度、泡沫混凝土浆体体积占比(65%、70%、75%、80%)和粗骨料类型(碎石、再生骨料)对挖空区、肥槽等工程用充填材料力学性能和表观密度的影响,并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干密度的增加,泡沫混凝土的工作性改善,抗压强度基本增大,再生骨料充填材料的抗压强度、表观密度均提高;随着泡沫混凝土浆体体积占比的减小,再生骨料充填材料的抗压强度减小,表观密度增大;再生骨料充填材料的抗压强度高于天然骨料充填材料的抗压强度;泡沫混凝土与再生骨料黏结较好,界面过渡区较密实,而与天然骨料之间的黏结相对较差,二者之间存在相对明显的界面过渡区。
2025年08期 No.352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 董晓进;王卫;袁继峰;徐俊;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再生粉体掺量(15%、30%、45%)、再生粗骨料掺量(30%、50%、70%)、再生细骨料掺量(30%、50%、70%)对全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基于信噪比对抗压强度数据进行了优化,并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相对动弹性模量、质量损失率、氯离子扩散系数测试研究了全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试件抗压强度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再生粉体掺量>再生粗骨料掺量>再生细骨料掺量;随着再生粉体、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试件的抗压强度降低;基于信噪比优化后的抗压强度小于实测抗压强度;所建立的抗压强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理论值与试验值基本相等;随着再生粉体、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试件的耐久性能降低;相同深度处试件内部氯离子含量排序为9#>1#>0#。
2025年08期 No.352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张祥茂;高英力;李威;
基于响应面法研究了砂率(33.0%、35.0%、37.0%)、粉煤灰掺量(0、10.0%、20.0%)和减水剂掺量(1.0%、1.5%、2.0%)对花岗岩骨料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并优化了混凝土配合比。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花岗岩骨料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影响显著,且显著程度的高低顺序为粉煤灰掺量>减水剂掺量>砂率,各因素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二次作用影响显著;花岗岩骨料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组合为砂率36.7%、粉煤灰掺量5.7%、减水剂掺量1.4%,此时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预测值为62.14 MPa,其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仅为1.37%,花岗岩骨料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回归模型精度较高。
2025年08期 No.352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丁小波;邓臻;易鹏;罗耀明;孙晓辉;刘伟;
探索了适用于污水沉砂的洗砂工艺,检测了南方某污水处理厂净化沉砂的基本性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净化沉砂掺量(0、25%、50%、100%)对砂浆力学和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洗砂工艺后的净化沉砂表面较光滑,含有较多的贝壳和少量黑色颗粒,细度模数为2.9,矿物组成以石英为主,基本满足混凝土用砂的技术性能要求;随着净化沉砂掺量的增加,砂浆的孔隙率降低,孔径>50 nm的孔隙占比增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碳化性能基本降低。
2025年08期 No.352 47-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 张佩;尹志灏;张东方;徐磊;邵文杰;
研究了不同橡胶颗粒粒径(0.59、0.36、0.28、0.18 mm)及掺量(0、5%、10%、15%、20%)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应力-应变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当橡胶颗粒粒径一定时,随着橡胶颗粒掺量的增加,试件的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降低,应力-应变曲线斜率降低,峰值降低;当橡胶颗粒掺量一定时,随着橡胶颗粒粒径的增加,试件的轴心抗压强度降低,弹性模量增加,应力-应变曲线斜率增加,峰值降低;所建立的模型拟合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模型精度较高。
2025年08期 No.352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殷康;贾伟珑;张钿;龚振如;宋振聪;张迎忠;
以水泥为胶结料、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法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石屑为骨料,生产了混凝土实心砖,研究了水泥掺量(10%、12%、14%、16%)、水灰比(0.8、0.9、1.0)和成型压力(0、3.6、5.2、8.8 MPa)对混凝土实心砖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掺量、水灰比、成型压力的增大,混凝土实心砖的抗压、抗折强度均增大。
2025年08期 No.352 57-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王成云;童胜;岳万轩;王莹;翟鹏昊;徐方;
采用地聚物和再生骨料制备了透水混凝土,并用地聚物净浆对再生骨料进行了表面强化处理,设计了2组试验,分别研究了目标孔隙率及水胶比、表面强化再生骨料对地聚物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GRAP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A组GRAPC(未表面强化的再生骨料)而言,当水胶比相同时,随着目标孔隙率的增加,GRAPC的坍落度增加,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降低,透水性能提高,有效孔隙率增加;当目标孔隙率相同时,随着水胶比的增加,GRAPC的坍落度增加,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先增后降,透水性能降低,有效孔隙率降低。对于B组GRAPC(表面强化再生骨料)而言,随着目标孔隙率的增加,各组GRAPC的坍落度增加,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降低,透水性能提高,有效孔隙率增加;附加用水组GRAPC(未表面强化的再生骨料)的坍落度明显高于骨料强化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透水性能、有效孔隙率均低于骨料强化组。GRAPC的透水系数和有效孔隙率、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呈正相关关系,透水系数和抗压强度呈负相关关系。
2025年08期 No.352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 张圣楚;李庚英;马冰寒;马佳欣;梁民乐;黄梓彬;张明佳;李优;张镇涛;
研究了苎麻纤维(RF)的长度(1、2、3、4 cm)和掺量(0、0.15%、0.30%)对橡胶混凝土力学性能、抗冲击性能、吸水率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微观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掺入适量合适长度的RF可以有效改善橡胶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对于力学性能,RF的最佳掺量为0.15%,长度为2~3 cm;对于抗冲击性能,RF的最佳长度和掺量分别为3 cm和0.30%;对于吸水率,RF的最佳长度和掺量分别为1 cm和0.15%;对于抗氯离子渗透性能,RF的最佳长度和掺量分别为4 cm和0.30%;RF与混凝土基体间的黏结性较好,能有效发挥桥接裂缝和传递内力的作用。
2025年08期 No.352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刘锟;郑先超;王丹;黄耀辉;
介绍了6种再生骨料的强化方法(聚合物乳液强化法、盐溶液强化法、酸溶液强化法、CO_2碳化强化法、微粉强化法、微生物强化法),分析了各强化方法的作用机理和改善效果,指出了各强化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并对未来再生骨料的强化研究进行了展望。
2025年08期 No.352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