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访问量:42130

机制砂的精细化调控与材料性能协同优化

  • 机制砂掺量对混凝土孔结构及耐久性能的影响

    赵迁乔;李伟超;王鹏刚;付华;董升圆;

    研究了机制砂掺量(等质量取代河砂0、25%、50%、75%、100%)和水胶比(0.53、0.46、0.40、0.36、0.33)对混凝土孔结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硫酸盐侵蚀及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的增加,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和抗冻性能均降低;机制砂的掺入会影响混凝土的孔结构,进而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能;随着机制砂掺量的增加,试件的孔隙率先降低后增加,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以及抗冻性能均先增加后降低。

    2025年10期 No.354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 机制砂岩性和颗粒级配对砂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闫军南;祝雯;张超;尚洪彬;谭康豪;张同生;

    为了解机制砂颗粒级配与砂浆流变性能的关系,研究了花岗岩(MS1)和石灰岩(MS2)2种岩性机制砂在不同级配下的级配参数(粒形参数、堆积空隙率、比表面积)对砂浆的流动度、屈服应力、塑性黏度、富余浆体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制砂的比表面积受粒径小于0.300 mm的颗粒占比影响显著;适当降低粒径1.180~0.300 mm的颗粒占比有助于机制砂的紧密堆积;砂浆的屈服应力、塑性黏度均与富余浆体层厚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同级配下,MS1砂浆的屈服应力高于MS2砂浆;机制砂的堆积空隙率和比表面积共同影响砂浆的塑性黏度。

    2025年10期 No.354 9-1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粗砂和细砂砂浆梁无尺寸效应断裂参数的确定

    陈厚彬;杨树桐;虞烜;

    基于边界效应模型(BEM)确定了无尺寸效应砂浆梁试件的抗拉强度和断裂韧度,通过三点弯曲切口梁断裂试验验证了不同梁高、缝高比、跨高比的粗砂、细砂砂浆梁试件的无尺寸效应,并引入了微观特征参数C_(ch)和离散系数β、C来表示材料的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此外,还将基于BEM结果与基于传统弹性力学理论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BEM,只需测得试件的极限荷载,就可以得到无尺寸效应的抗拉强度和断裂韧度;C_(ch)分别取粗砂砂浆的平均骨料粒径和细砂砂浆的平均孔径;基于正态分布分析,得到可靠度为95%的抗拉强度和断裂韧度的上下限;基于BEM所得的断裂参数较基于传统弹性力学理论得到的结果更准确,BEM可以有效解决断裂参数中存在的尺寸效应问题。

    2025年10期 No.354 15-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机制砂在隧道气密性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瞿永;谭斌;傅鹤林;任世玉;景志泉;

    针对机制砂传统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对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进,研究了机制砂气密性混凝土的性能,并应用于零道高速紫金山1、2、3号隧道中。结果表明:传统机制砂样品的级配曲线分布比较杂乱,细度模数、石粉含量和MB值波动较大,分布不均匀,离散性较大;改进机制砂样品的级配曲线比较集中,分布也比较紧凑,细度模数、石粉含量和MB值波动均相对稳定;机制砂混凝土相对于河砂混凝土的性能均有所降低,但通过调整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砂率、用水量等,可以制备出与河砂混凝土性能差别不大的机制砂混凝土;采用改进制砂工艺,所制备的气密性混凝土各项性能均能满足隧道工程和相关标准要求。

    2025年10期 No.354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机制砂絮凝剂残余量对砂浆性能的影响研究

    许潇;於林锋;孙丹丹;

    设计了不同絮凝剂浓度模拟机制砂絮凝剂残余量,研究了絮凝剂类型(PAMA、PAMB)及浓度(0~0.100%)对砂浆流动性、抗压强度、塑性黏度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判断机制砂絮凝剂残余量的方法。结果表明:整体上,当絮凝剂浓度不超过0.010%时,对砂浆的流动性、力学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当絮凝剂浓度超过0.010%后,砂浆的性能随着絮凝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絮凝剂浓度的增加,砂浆的塑性黏度增加;砂浆的塑性黏度超过10 Pa·s后,絮凝剂浓度与塑性黏度有明显的线性关系;PAMB浓度对砂浆性能的影响比PAMA更大;所提出的判断机制砂絮凝剂残余量的方法便捷、准确,方便企业推行。

    2025年10期 No.354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花岗岩水洗机制砂中的絮凝剂残留对泵送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影响研究

    朱善满;邓宏军;李志强;

    为了解决水洗机制砂中絮凝剂残留对泵送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影响,通过在泵送混凝土中外掺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模拟研究了花岗岩水洗机制砂中的絮凝剂残留量(0、0.5、1.0、5.0、10.0、50.0、100.0 mg/L)对泵送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絮凝剂残留量的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扩展度、离析率和含气量均呈降低趋势,排空时间、扩展时间和表观密度均呈增大趋势,泌水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泵送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中,应加强对水洗机制砂中絮凝剂残留量的控制,以确保泵送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满足施工要求。

    2025年10期 No.354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机制砂理化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吴柏翰;龙勇;余文志;

    研究了3种机制砂(S1、S2、S3)与河砂(HS)理化特性(吸水率、压碎指标、棱角性、岩性、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1、S2中SiO_2含量较高,属于偏硅质岩性的机制砂,S3中CaO含量相对较高,属于偏钙质岩性的机制砂;与HS相比,机制砂的吸水率较高,压碎指标较低,多棱角;S1、S2、S3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优于HS混凝土,且机制砂的压碎指标越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越高;由于机制砂颗粒棱角较多,且吸水率较高,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和砂浆的流变性能相对较差;S3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略优于S1、S2混凝土,但干燥收缩稍高于S1、S2混凝土。

    2025年10期 No.354 37-4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石粉的资源化利用与研究

  • 早强剂对大掺量石灰石粉胶凝材料体系水化的影响研究

    邹璇;郝瑞甫;齐敦哲;张海晨;朱鹏飞;石研然;余熠;

    采用等温量热法、热重分析、压汞法、SEM分析研究了三乙醇胺(TEA)早强剂对大掺量石灰石粉胶凝材料体系水化的影响,并与CaCl_2早强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不掺早强剂组,掺早强剂组水泥浆体的放热速率峰值均有所提高,CaCl_2对纯水泥体系水化的加速程度高于对大掺量石灰石粉胶凝材料体系,而TEA则正相反;早强剂对大掺量石灰石粉胶凝材料体系前期水化的促进作用明显,虽然TEA对后期水化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程度不高;早强剂加入后,样品的孔隙率降低,孔径得到细化,C-S-H、Ca(OH)_2、AFt等水化产物增多,微观结构密实度得到提高。

    2025年10期 No.354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 石灰石粉对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

    杨宗广;杨宏睿;侯永利;田亚峰;

    研究了石灰石粉掺量(0、2%、4%、6%、8%、10%)对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HVFAC)早期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孔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HVFAC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加,试件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先增加后降低,1 d时,石灰石粉掺量为4%的试件(LP4)抗压强度最高,而3~28 d时,石灰石粉掺量为6%的试件(LP6)抗压强度均最高;随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加,试件孔径分布曲线的主峰峰值、最可几孔径先降低后增加,无害孔和少害孔占比先增加后降低,当石灰石粉掺量为6%时,无害孔与少害孔占比之和最高;掺石灰石粉样品中不仅存在未水化的石灰石粉颗粒,且体系内的石英和莫来石有所减少,与LP0组相比水化产物更多、分散性更好,且产生了新的水化产物碳铝酸盐,使试件内部更加密实,进而提高了试件的早期力学性能。

    2025年10期 No.354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凝灰岩石粉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王子健;王彦鹏;汪丽娟;刘吉林;冯琼;乔宏霞;

    采用凝灰岩石粉部分替代水泥(掺量为0、5%、10%、15%、20%)制备了水泥-石粉复合胶凝材料体系净浆(胶凝体系)及砂浆,研究了石粉对胶凝体系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流动度、体积稳定性和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恒温量热法与XRD分析了胶凝体系的水化进程及水化产物。结果表明: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加,胶凝体系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基本呈增加趋势,凝结时间先缩短后延长,流动度整体呈降低趋势;适量掺入石粉可降低胶凝体系的开裂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裂缝的产生及发展,提高体积稳定性,当石粉掺量为15%时,胶凝体系的首裂时间较晚且裂缝宽度较小,开裂敏感度最低;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加,试件的7 d和28 d抗折强度及抗压强度基本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适量掺入石粉可促进胶凝体系的早期水化,提高早期水化放热速率、水化放热量,当石粉掺量为15%时,胶凝体系水化放热速率与水化放热量较大,水化较为彻底。

    2025年10期 No.354 52-5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基于参数调整的石粉砂浆流变性能及流动性优化试验研究

    许潇;

    为满足某围护结构工程应用需求(扩展度为360~430 mm,流变性能良好),通过调整减水剂掺量、用水量、砂率设计了具有不同流变性能和流动性的石粉砂浆,测试了其静态屈服应力、动态屈服应力、塑性黏度、扩展度。结果表明:砂浆中掺入石粉,砂浆的流变性能、流动性均显著降低,但通过适当增加减水剂掺量(NH1)、减水剂和用水量(NH2)、适当增加减水剂和用水量同时降低砂率(NH3)的方法,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石粉砂浆的流变性能及流动性;综合来看,采用适当增加减水剂和用水量同时降低砂率(NH3)的方法对石粉砂浆流变性能及流动性的改善效果最佳。

    2025年10期 No.354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钢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对玄武岩石粉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尹志灏;张佩;张东方;徐磊;邵文杰;

    采用玄武岩石粉制备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分别研究了钢纤维掺量(0、1.00%、2.00%、3.00%、4.00%、5.00%)、玄武岩纤维掺量(0、0.25%、0.50%、0.75%、1.00%、1.25%)对UHP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试件的28 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均增大;随着玄武岩纤维掺量的增加,试件的28 d抗折强度显著提高,28 d抗压强度提高幅度较小;相同掺量下,钢纤维对UHPC力学性能的提高效果优于玄武岩纤维。

    2025年10期 No.354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不同岩性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王强;杨重卿;党彦杰;尚星成;漆东生;

    选取了4种不同岩性(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凝灰岩)石粉及掺量(等质量取代水泥0、5%、10%、15%、20%),通过坍落度、扩展度、抗压强度、孔隙结构试验研究了不同岩性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石粉等质量取代水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当花岗岩、玄武岩、凝灰岩石粉掺量为10%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大,而当石灰岩石粉掺量为15%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最大;当石粉掺量均为10%时,掺石灰岩石粉的混凝土抵抗外界环境侵蚀的能力相对较强,而掺凝灰岩石粉的混凝土抵抗外界环境侵蚀的能力相对较差。

    2025年10期 No.35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骨料改性技术与低碳高值化利用

  • 陶粒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力学及收缩性能的影响

    胡玉娇;苏有文;文江;

    研究了陶粒掺量(0~32%,掺量梯度4%)对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陶粒掺量最佳范围。结果表明:掺陶粒组试件的7 d、28 d抗压强度均低于JZ组,7 d和28 d抗压强度均随陶粒掺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陶粒掺量的增加,试件60 d抗压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当掺量为16%时,60 d抗压强度最高;随着陶粒掺量的增加,试件的28 d抗折强度降低;陶粒可发挥内养护作用,释放部分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件的收缩;综合考虑,陶粒掺量的最佳范围为11.76%~24.56%。

    2025年10期 No.354 70-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陶瓷球和钢纤维对橡胶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姚爱梅;邓勇军;

    研究了单掺、复掺陶瓷球和钢纤维对橡胶混凝土抗压、劈裂抗拉、抗折性能及韧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方差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掺陶瓷球提高了橡胶混凝土的抗压、抗折性能,降低了劈裂抗拉性能;单掺钢纤维提升了橡胶混凝土的抗压、劈裂抗拉、抗折性能,且复掺陶瓷球后增强效果更显著;陶瓷球和钢纤维的协同作用显著改善了橡胶混凝土的抗变形能力,使破坏形态呈现出“裂而不散”的特征;单掺陶瓷球降低了橡胶混凝土的韧性,而单掺钢纤维或复掺陶瓷球和钢纤维均能有效提高韧性;钢纤维的掺入对橡胶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显著,陶瓷球的掺入仅对橡胶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显著。

    2025年10期 No.354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纳米SiO2改性再生粗骨料(RCA)的性能及其对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王丕祥;黄俊钧;李超颖;刘金亮;曾德湛;姚锦铭;修振宇;

    用纳米SiO_2预浸泡法改性工艺对再生粗骨料(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RCA)进行性能强化,研究了纳米SiO_2分散液浓度(1%、2%、3%)与浸泡时间(24、48、72 h)对RCA性能的影响,并对比研究了天然粗骨料混凝土、未改性RCA混凝土、改性RCA混凝土的自收缩性能差异,并对RCA周边砂浆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O_2改性能有效降低RCA的吸水率和压碎指标,其效果随分散液浓度升高或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强,其中,2%浓度浸泡48 h时对RCA性能的优化效果相对较好;附着于骨料表面的纳米SiO_2与水泥水化产物Ca(OH)_2反应生成了C-S-H凝胶,提升了界面过渡区密实度;未改性RCA混凝土各龄期自收缩值均高于天然粗骨料混凝土,而经纳米SiO_2改性处理后的RCA混凝土自收缩效应进一步加剧,且以2%浓度纳米SiO_2分散液浸泡48 h的改性工艺对混凝土自收缩产生的负面效应更显著。

    2025年10期 No.354 80-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 钢渣作为粗骨料对混凝土断裂性能的影响研究

    赵出云;卓柯先;郭永昌;

    以部分钢渣作为粗骨料制备了钢渣混凝土,研究了钢渣掺量(等体积替代0、20%、40%、60%、80%、100%的天然粗骨料)对混凝土断裂性能的影响,得到了破坏形态、断裂能、断裂韧度等结果,分析了钢渣对混凝土断裂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钢渣的掺入影响了混凝土的断裂破坏模式,使混凝土在面临断裂时展现出了更强的抵抗能力;在混凝土掺入适量钢渣,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断裂能、断裂韧度、起裂韧度、失稳韧度;钢渣的掺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骨料与水泥基体间的黏结强度,从而改善混凝土的断裂性能。

    2025年10期 No.354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 PVA-BF混杂纤维增强轻骨料混凝土(LAC)力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

    张茫茫;董辉;沈伟;

    以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纤维掺量(0、0.10%、0.15%、0.20%、0.30%)和玄武岩纤维(Basalt fiber,BF)掺量(0、0.10%、0.20%)为主要变量,研究了二者的混杂方式对轻骨料混凝土(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LAC)力学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单一或混杂纤维的掺入均能提高LAC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压强度,混杂纤维对LAC的强化效果明显优于单掺纤维;当PVA纤维与BF的掺量分别为0.15%和0.10%时,混杂纤维增强LAC的性能达到最佳;建立的混杂纤维增强LAC的氯离子渗透深度和迁移系数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可用于混杂纤维增强LAC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预测。

    2025年10期 No.354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镍铁渣的环境安全性及其对砂浆和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李晓东;王艳;吴健波;李建新;李儒光;徐浩;周双喜;谢朵超;

    分析了镍铁渣的环境安全性,研究了镍铁渣等质量替代0、10%、20%、30%、40%、50%的河砂对砂浆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优选出了最佳掺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水胶比(0.16、0.18、0.20、0.22、0.24)对镍铁渣透水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的影响,确定出了最佳配合比。结果表明:镍铁渣的浸出毒性、放射性、Cl~-含量和安定性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可部分替代天然砂用于混凝土制备;随着镍铁渣掺量的增加,砂浆的流动度先增大后减小,抗压与抗折强度基本呈降低趋势,最佳掺量为40%;随着水胶比的增大,镍铁渣透水混凝土的流动度、28 d抗压和抗折强度基本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8 d透水系数降低,最佳水胶比为0.18。

    2025年10期 No.354 97-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陶砂轻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马立超;江京平;王宇;

    对陶砂进行预湿处理,研究了其取代率(0、20%、40%、60%)对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当陶砂取代率为20%时,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结构致密,综合性能表现最优,此时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为2 310 kg/m~3,坍落度和扩展度分别为240 mm和555 mm,56 d抗压强度和比强度分别为69.3 MPa和0.030 0(N·m)/kg,体积稳定性较好,56 d电通量为1 442 C。

    2025年10期 No.354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纳米SiO2改性洞渣粗骨料混凝土的性能及微观结构研究

    吴定远;

    采用纳米SiO_2(NS)改性隧道洞渣粗骨料(TRA)取代天然粗骨料制备了混凝土,研究了改性TRA取代率(0、25%、50%、75%和100%)对混凝土强度、碳化深度、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未改性TRA及改性TRA取代率从25%增至100%,试件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基本呈降低趋势;当未改性TRA及改性TRA取代率相同时,试件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大小排序为TRA-2%-NS组>TRA-1%-NS组>TRA-未改性组;随未改性TRA及改性TRA取代率从25%增至100%,试件7 d、28 d的抗折强度呈降低趋势;随未改性TRA及改性TRA取代率的增加,试件的碳化深度均不断增加,掺改性TRA组试件的抗碳化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相较于TRA-未改性组试件,TRA改性组试件的孔隙结构得到优化,试件中Ca(OH)_2的衍射峰明显降低,再生粗骨料的界面过渡区(ITZ)的显微硬度较高,水化产物表面附着有颗粒状絮凝物质,内部微观结构更加密实。

    2025年10期 No.354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人造彩色骨料制备技术研究

    王欢;

    在配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时加入微细无机颜料,搅拌成型并在养护结束后破碎,制备了人造彩色骨料,测试了人造彩色骨料的表观密度、孔隙率、吸水率和压碎指标,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无机颜料和S115级矿粉能够满足人造彩色骨料的使用需求;制备的人造彩色粗骨料表观密度为2.569~2.580 g/cm~3,孔隙率为10.98%~12.32%,压碎指标<22.6%。

    2025年10期 No.354 113-11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低碳再生技术与行业前瞻动态

  • 有机聚合物聚乙烯醇与无机纳米SiO2杂化改性材料对再生骨料性能强化的影响研究

    杨正松;辛晓婷;辛继宝;黎维彬;何浩源;

    采用自制有机聚合物聚乙烯醇与无机纳米SiO_2杂化改性材料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强化处理,研究了不同强化方式(浸泡、喷洒)对再生粗骨料堆积密度、表观密度、吸水率和压碎指标的影响,其中,浸泡强化时间分别为1、2、3、5、8、12、24、36、48 h,喷洒次数分别为1、2、3次,并分析了强化机理。结果表明:与天然粗骨料相比,未强化再生粗骨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均较低,压碎指标、24 h吸水率均较大;随着浸泡强化时间的增加,再生粗骨料的表观密度变化不大,2 h、24 h吸水率基本呈先降低后略微增大的趋势,压碎指标基本呈降低趋势;随着喷洒次数的增加,再生粗骨料的表观密度变化不大,但2 h、24 h吸水率和压碎指标均呈降低趋势。

    2025年10期 No.354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陶粒轻骨料自修复混凝土的制备及其自修复性能研究

    郭卓民;费爱萍;张铁志;

    研究了陶粒作为载体对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活性与矿化能力的影响,探究了陶粒掺量(40%、45%、50%、55%、60%、65%)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微生物浓度(2.15×10~4、2.15×10~5、2.15×10~6、2.15×10~7 mol/L)对自修复混凝土自修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粒对微生物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对微生物的矿化能力影响较小;随着未固载微生物陶粒、固载微生物陶粒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7 d、28 d抗压和抗折强度基本先增后降,当陶粒掺量均为45%时,混凝土的28 d力学性能最高;随着微生物浓度的增加,试件的抗压强度恢复率、裂缝完全愈合率、平均裂缝修复宽度、最大裂缝修复宽度基本先增后降,24 h吸水率先降后增;综合考虑自修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自修复效果,推荐陶粒的掺量为45%,微生物浓度为2.15×10~5 mol/L。

    2025年10期 No.354 12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 基于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CFRP加固损伤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

    彭胜;刘广;

    对比研究了4种机器学习算法对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加固损伤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预测能力,包括决策树(Decision tree,D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梯度增强回归树(Gradient boosting regression tree,GBRT)和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算法,建立了DT、RF、GBRT和XGB模型;采用SHAP方法对GBRT模型进行了解释,分析了输入特征与预测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GBRT模型的性能相对最好,其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6和0.963,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CFRP加固损伤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峰值强度和CFRP加固厚度对CFRP加固损伤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大,CFRP断裂应变的影响最小。

    2025年10期 No.354 130-13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 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CA)的设计方法、力学与收缩性能研究进展

    王庆平;程志伟;蔡婧怡;王璐瑶;张嘉尧;

    从理论模型和组成原材料两方面介绍了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containing coarse aggregates,UHPC-CA)的设计方法 ,分析了粗骨料的种类、粒径、含量等对UHPC-CA抗压、抗拉、弯曲和收缩性能的调控作用,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UHPC-CA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2025年10期 No.354 136-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 碳化再生骨料的性能及其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综述

    李俊霆;陈雨佳;郑舒畅;张通;

    总结了未经处理的再生骨料存在的性能缺陷,解析了碳化处理对其表观密度、吸水率及压碎指标的改善效果及作用机理,分析了碳化再生骨料对普通混凝土(Normal concrete,NC)与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工作性、抗压强度及自收缩的影响规律,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2025年10期 No.354 14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 混凝土砂石骨料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趋势概述

    赵慧林;

    基于我国砂石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从产业布局、工艺技术、产品品质、物流运输以及砂源替代等多方面切入,分析了砂石骨料全产业过程,并提出了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和关键点。

    2025年10期 No.354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微生物矿化沉积(MICP)技术强化再生骨料研究进展

    冯建辉;陈绍昌;申心力;张璟业;

    阐述了微生物矿化沉积(MICP)技术强化再生骨料的机理,分析了影响该技术效能的主要因素(矿化环境、强化处理时长与方式、再生骨料特性、微生物类型),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5年10期 No.354 15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 混凝土用机制砂中絮凝剂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胡晓妍;韦福海;周全;

    机制砂中的絮凝剂残留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增加生产成本。为帮助机制砂和混凝土企业快速判断机制砂的合格性,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对机制砂中絮凝剂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从物理法和化学法两个维度综述了絮凝剂检测方法,其中,物理法包括简易试验法(澄清时间法、拌合物性能试验法)、黏度法(PAM溶液黏度法、水泥浆体黏度法)、光学法(激光法、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物质分离法;化学法包括化学滴定-吸光度法、化学滴定-电导率法、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分析法、蛋白沉淀法;分析了各方法在机制砂领域的应用效果和应用可能性,指出了目前面临的难题,并对未来机制砂行业絮凝剂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展望。

    2025年10期 No.354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欢迎订阅2026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杂志

    <正>(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28-80)中文核心期刊(2017年版)CACJ中国应用型权威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级)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杂志是由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自1974年创刊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2025年10期 No.354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欢迎订阅2026年《砖瓦》杂志——砌块、墙板、绿色装配式建筑

    <正>《砖瓦》杂志1971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面向我国墙体屋面材料行业的核心优秀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核心期刊。

    2025年10期 No.354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水泥工程》杂志2026年征订启事

    <正>(邮发代号:28-240)《水泥工程》杂志(ISSN 1007-0389;CN 32-1449/TU)。1980年创刊,双月15日出版。《水泥工程》杂志是由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泥专业核心技术期刊。杂志主要设有“设计研究”、“生产技术”、“工艺装备”、“电气控制”、“计量检测”、“资源环保”、“智能管理”、“工程建设”、“混凝土工程”等栏目,进行专业报道水泥行业前瞻性的开发思路、研发成果和科研动态;专业报道各种规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的设计、建设和生产经验;专业报道水泥行业及配套产业的新工艺、新装备、新控制、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2025年10期 No.354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