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豪;余睿;水中和;王鑫鹏;曾志军;潘跃进;
通过最紧密堆积理论设计了生态型超高强混凝土(UHSC),研究了粉煤灰、矿粉以及礁石粉对UHSC流变性能、抗压强度以及水化过程的影响,并对其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相比之下,矿粉的加入能够降低UHSC浆体的屈服应力与塑性黏度,提高UHSC的流动度,塑性黏度最低降到3.04Pa·s,UHSC流动度增加到304mm;矿粉对UHSC的早期和后期抗压强度提高较明显,分别提高了14.4%、10%,而粉煤灰、礁石粉会降低UHSC的早期强度;矿粉、粉煤灰以及礁石粉会延缓UHSC的水化反应过程,降低72h的水化放热总量,且降低UHSC对环境的影响。结合紧密堆积理论,采用辅助胶凝材料部分取代水泥、选择较低的减水剂掺量(2.5%)的方法可以制备出生态型超高强混凝土。
2018年01期 No.261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杜新康;齐灵水;莫祥银;林军;
以异丁烯醇聚氧乙烯醚(HPEG)、丙烯酸(AA)为主要聚合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A)部分取代AA,巯基丙酸(MPA)为链转移剂,通过双氧水(H_2O_2)-抗坏血酸(Vc)引发,采用一步合成方法 ,在低温条件下制备了一种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研究分析了反应温度、酸醚比、HEA取代量、MPA用量、H_2O_2与Vc摩尔比、滴加时间等因素对合成减水剂产品性能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筛选出低温条件下较优的合成工艺:反应温度40℃,n(AA)∶n(HPEG)=4∶1,n(HEA)∶n(HPEG)=4.38:1,MPA用量(按HPEG单体质量分数计,下同)为0.65%,引发剂用量为1.17%,n(H_2O_2)∶n(Vc)=2.5∶1,滴加时间3h。当减水剂折固掺量为0.22%时,水泥初始净浆流动度达到280mm,0.5h后净浆流动度达到295mm,1h后净浆流动度达到302mm,相同掺量下与其他减水剂产品相比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和分散保持性,且胶砂减水率达到37.5%。此外,通过傅里叶红外(FTIR)和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2018年01期 No.261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丁汝茜;高礼雄;姚燕;荣辉;王海良;张磊;
以铝酸盐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复掺二水石膏(11%、13%、15%、17%)和普通水泥(2%、4%、6%、8%),制备出铝酸盐水泥基砂浆。通过测试宏观抗压强度,同时采用物相分析(XRD)和微观结构(SEM)两种表征手段,探究了二水石膏和普通水泥复掺对铝酸盐水泥基砂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铝酸盐水泥基砂浆试件抗压强度随着养护龄期的增长而逐渐增加,且二水石膏掺量在11%~13%,普通水泥掺量在2%~4%时,铝酸盐水泥基砂浆力学性能较好;各铝酸盐水泥基砂浆28d龄期试件内部主要含有AFt和铝胶,AFt、CAH_(10)及C_3AH_6等水化产物相互交叉、搭接,铝胶和C-S-H凝胶将各水化产物胶结在一起,且各水化产物数量的分布差异,造成其力学性能差异。
2018年01期 No.261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 孙德易;李化建;易忠来;黄法礼;王振;谢永江;
从工程适用性出发,介绍了水泥基材料用增稠剂的发展历程、类型及其特点等,探讨了增稠剂对水泥基材料抗离析性能改善机制,总结了增稠剂对水泥基材料流变性能、含气量、凝结时间的影响规律,指出了掺增稠剂水泥基材料的研究趋势。
2018年01期 No.261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王衍伟;冉千平;刘加平;
对赫巴流体在圆管内的层流流动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流体在圆管截面上的流速分布、剪应力分布、流核速度、壁面剪应力、体积流量、平均流速、等效黏度等若干物理量的解析表达式和数值求解策略;以实际新拌混凝土的赫巴流体参数为例,考察了单位管长压降与平均流速之间的关系。
2018年01期 No.261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余亮;何旸;吕健;束伟;
以我国西北地区干湿循环盐碱环境下氯离子对带裂工作的钢筋混凝土侵蚀破坏为背景,设计了预置不同宽度表面裂缝的混凝土试件,研究了在若干个干湿循环内不同配比带裂钢筋混凝土的氯离子侵蚀的程度与速率。结果表明:高性能耐腐蚀混凝土能够有效延缓氯离子渗透侵蚀的时间,相对减轻侵蚀程度;钢筋阻锈剂能够显著提升钢筋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能力;在带裂工作的情况下,高性能耐腐蚀混凝土对氯离子侵蚀作用的抑制更为明显。
2018年01期 No.261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 刘哲;燕雷鸣;曾维;李曦;蒋震;冷政;
通过对不同生产工艺的水泥水化放热量进行试验,得到各水泥的水化放热曲线和拟合公式,可以用于预测不同时间段内水化放热量,并结合各工艺水泥的抗压强度对水泥进行了选择。对基准C60P10和C40P10进行优化,同时,通过四种配合比胶材的水化热量化试验,发现降低水泥用量,增加粉煤灰和矿粉用量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其中,优化后C60P10的7d水化热降低10.4%,优化后C40P10的7d水化热降低25.4%。
2018年01期 No.261 32-3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朱楚翔;夏多田;吕开清;缪丰羽;周长乐;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掺量对轻质陶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制备了4种不同纤维掺量的陶粒混凝土试件,测试了不同龄期试件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表观密度。结果表明:陶粒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随着玄武岩纤维掺量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陶粒混凝土表观密度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大而逐渐降低,但不显著;陶粒混凝试件抗折强度随纤维掺量增大不断提高。
2018年01期 No.261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刘静;刘小艳;赵亚州;田甜;艾婷;
研究了龄期和碳纳米管掺量对复掺碳纳米管/碳纤维水泥基材料电化学阻抗谱的影响,结合碳纳米管/碳纤维复掺水泥基材料等效电路图,分析了碳纳米管/碳纤维复掺水泥基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碳纳米管掺量的增加,碳纳米管改性水泥基材料阻抗值降低;随着龄期的增长,碳纳米管改性水泥基材料阻抗值逐渐增加;随着碳纳米管掺量增加,碳纤维/碳纳米管复掺水泥基材料孔溶液的电阻Rs几乎不变,0.2%碳纤维/0.5%碳纳米管水泥基材料的电荷传递电阻R_(ct)值相比于0.2%碳纤维水泥基材料的Rct值减小了91.1%,基体电阻R_c值减小了95%,说明碳纳米管能大大改善水泥基材料导电性能。
2018年01期 No.261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张丽辉;刘建忠;周华新;阳知乾;
为了利用聚甲醛(POM)纤维的性能优势,并促进其在纤维混凝土领域的推广与应用,研究了POM纤维和PP纤维对混凝土新拌性能、塑性抗开裂性能、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掺入POM纤维虽降低了混凝土的新拌性能、抗压强度和干燥收缩变形,但却有效提高了砂浆的塑性抗开裂能力、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和耐久性能。与PP纤维相比,当POM纤维和PP纤维的掺量相同时,掺加POM纤维的混凝土具有更为优异的新拌性能、塑性抗开裂能力、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碳化能力和抗冻性能。
2018年01期 No.261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吴炎平;朱群敏;李敏涛;
为提高村镇住宅的建筑节能水平与产业化水平,研究制备了一种适用于农村低层建筑的水泥基装配式轻钢复合保温外墙板,并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手段对该墙板的热工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轻钢复合保温外墙板具有良好的建筑节能保温效果,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50%节能设计要求,可以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具备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2018年01期 No.261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 肖志敏;邵永健;朱爱萍;劳裕华;张程远;
为研究HRB500钢筋轻骨料混凝土梁端部的局部受压性能,进行了25个试件的试验,设计参数有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A_b/A_l、A_(cor)/A_l等。通过试验,获得了试件的破坏形态与破坏特征、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等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本文试验参数范围内,试件的破坏形态均为劈裂破坏;配置钢筋骨架对局压承载力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但作用有限;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与A_(cor)/A_l越高,A_b/A_l越小,局压承载力越高。通过分析,得到了HRB500钢筋轻骨料混凝土梁端部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2018年01期 No.261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 楼卓;
基于二次预应力梁的特点,将二次预应力组合梁引入民用建筑的大跨度框架体系中。总结了二次预应力组合梁框架的设计要点,提出了二次预应力组合梁框架的构造要点和施工措施,同时进行了二次预应力组合梁和普通后张法预应力梁对比算例分析。最后得出二次预应力组合梁框架体系具有很大应用前景。
2018年01期 No.261 73-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