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鹤;李树繁;王小明;高超;周永祥;周郅人;
采用粉煤灰(F)、矿渣粉(Sl)、硅灰(Si)和石灰石粉(L)复合组成5种复合矿物掺合料,研究了复合掺合料的组成和掺量对水泥胶砂流动度、长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粉煤灰和石灰石粉的FSlL和FL复合掺合料流动性较好,流动度比达到110%以上;掺硅灰的FSlSi和SlSiL复合掺合料流动性较差,流动度比在80%左右;5种复合掺合料在30%、40%、50%掺量下,胶砂试件720 d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达到纯水泥试件的110%~120%;FSlSi、FSl和FL复合掺合料随着掺量的提高,长龄期胶砂抗压强度有所增加,抗折强度发展趋势与抗压强度相同;SlL和SlSiL复合掺合料随着掺量的提高,长龄期胶砂抗压和抗折强度均略有下降。
2021年01期 No.29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 张飞;马建勋;南燕;
基于塑性损伤的混凝土本构模型,现行规范与ABAQUS软件给出的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式有所不同。在对两种表达式进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对ABAQUS软件自带的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CDP模型)参数选取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该模型参数的选取和调整方法。为了验证模型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和可靠性,采用ABAQUS软件对算例试验构件进行了有限元数值分析,并将数值分析所得的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测试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选的参数能够满足数值分析的精度要求。
2021年01期 No.297 7-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 张粉芹;申明昊;杨程鸿;陈越;许浩然;
采用体积法设计孔隙率分别为15%、20%、25%的透水混凝土,研究了纳米Si O_2(NS)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透水系数的影响规律。总结了不同孔隙率下透水混凝土的破坏形式,并分析了破坏机理。结果表明:随着NS掺量的增加,三种孔隙率下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NS掺量为1.0%时,抗压强度都达到最大值;NS对透水混凝土7 d抗压强度的提升效果比28 d更显著;随着孔隙率逐渐增大,NS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改善效果逐渐增强,而对透水系数的提升效果逐渐减弱;从透水混凝土的破坏形式上来看,随着孔隙率逐渐增大,掺入适量NS的透水混凝土,其骨料处断裂的现象相较未掺NS时逐渐增多。
2021年01期 No.297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 王永伟;唐百晓;王伟涛;
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高温性能,从混凝土自身的储热性能出发,制备了一种定形相变材料,并研究了该相变材料对混凝土导热性能和高温后力学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硫酸铝铵掺量越高,相变材料的相变焓越大,当其掺量超过70%时,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特征参数趋于稳定;定形相变材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且高温下硫酸铝铵和SiO_2并未发生化学反应;相变材料的加入能提高混凝土的储能密度,降低其导热系数,混凝土内部的温度随相变材料掺量的增多而逐渐降低;当相变材料掺量小于6.5%时,相变材料的加入能明显提高混凝土高温后的强度,而当相变材料掺量大于6.5%时,再提高其掺量对混凝土耐高温性能的改善作用有限。
2021年01期 No.297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 陈宇婷;杨周;李静;李耀环;梁欢;
将有机聚合物单体与普通水泥通过常温共聚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混凝土,可以有效解决常见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相容性差、过程复杂及成本高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当水泥改性剂用量2.0%、甲基丙烯酸甲酯掺量30%时,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及抗渗性等综合性能达到最优。另外,通过扫描电镜、表面接触角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改性胶材互穿网络式共聚机理。
2021年01期 No.297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 边亚东;王盟盟;吕亚军;梁振;王克俭;
以石蜡为相变材料,膨胀珍珠岩做支撑基体,制备了膨胀珍珠岩-石蜡复合相变材料,采用苯丙乳液对复合相变材料封装,利用封装后的复合相变材料替代部分细骨料制备了相变储能砂浆,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苯丙乳液对复合相变材料有很好的封装作用;随着复合相变材料替代率的增大,相变储能砂浆的力学性能下降;当复合相变材料替代率为70%时,相变储能砂浆的抗压强度为12.7 MPa,满足规范中对建筑围护结构砂浆的要求。研究成果可为相变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1年01期 No.297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 李长江;刘桂宾;于琦;李秋义;王亮;
利用碱性电解水制备矿粉砂浆,研究了不同取代率矿粉对砂浆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XRD分析,评价了利用碱性电解水激发矿粉的活性和改善矿粉砂浆性能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碱性电解水矿粉砂浆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均优于自来水矿粉砂浆;当矿粉取代率为20%时,碱性电解水矿粉砂浆的28 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较自来水矿粉砂浆分别提高了11.9%和23.5%;碱性电解水矿粉砂浆中存在多钙钾石膏和钾长石,且水化硅酸钙和铝酸钙矿物的衍射峰显著强于自来水矿粉砂浆。
2021年01期 No.297 30-3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 周龙龙;王舜;苗苗;冯竟竟;李思琪;孙传珍;
对水养、水养转干养和干湿循环养护条件下不同活性MgO膨胀剂(MEA)膨胀性能及水养条件下不同龄期膨胀净浆微观孔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EA活性越高,其早期膨胀率增速越大,但后期膨胀率增速越慢;水养转干养条件下,干空膨胀落差与MEA活性成正比;干湿循环养护条件下,高活性MgO的补偿收缩效能高于低活性MgO。掺MEA浆体中大于50 nm孔隙的增加可能是砂浆产生膨胀的原因之一;28~180 d时,MEA主要细化的孔区间为20~200 nm。
2021年01期 No.297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 雷小磊;黄国栋;崔玉龙;
分析了碳纤维网的密度、层数与预埋位置以及碳纤维短切丝的长度与掺量对混凝土梁抗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埋碳纤维网与掺入碳纤维短切丝均能显著提升混凝土梁的抗折性能;碳纤维网密度为20 mm×20 mm时,距混凝土梁上表面125 mm时的增强效果最佳;双层碳纤维网的增强效果明显优于单层碳纤维网;同时掺入碳纤维短切丝可继续提升混凝土梁的抗折性能,且掺量2%、长度6 mm的碳纤维短切丝提升效果最佳。
2021年01期 No.297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 赵明;黄飞新;刘琼伟;邱明红;黄政;胡伟业;邵旭东;
为了研究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组合梁的抗弯性能,在钢板-UHPC-T组合梁方案下,以钢板厚度、钢板强度等级、UHPC抗拉强度和UHPC极限拉应变为参数,利用ABAQUS软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钢板厚度和钢板强度等级的改变对组合梁抗弯承载力的提高作用较为明显;UHPC抗拉强度的提高可以适当提高开裂荷载;UHPC极限拉应变的增加可适当提高梁体的延性。
2021年01期 No.297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 厉见芬;李书进;肖耀军;
以常州市某老旧小区的28栋装配式大板结构住宅楼为例,在原结构存在缺陷和工程造价、施工工期、对住户的影响等多重技术难题条件下,基于房屋渗漏现状和检测报告,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合理的修复加固方案。研究成果对类似老旧小区的综合性能提升和改造关键技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1年01期 No.297 72-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 马建斌;
泡沫混凝土(FC)作为一种轻质多孔材料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效果,将其用作建筑保温墙体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利用可再分散乳胶粉(RDL)和玻化微珠(GB)改性FC,研究了RDL和GB单独取代以及RDL和GB共同取代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对FC干密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和拉伸黏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RDL可以显著提高FC的拉伸黏结强度,GB可以显著降低FC的干密度和导热系数;RDL和GB共同取代水泥时更有利于改善FC的综合性能;RDL和GB总掺量为3%时改善效果最佳,此时FC的干密度为311.7 kg/m~3,抗压强度为0.42 MPa,导热系数为0.078 3 W/(m·K),拉伸黏结强度为0.113 9 MPa。
2021年01期 No.297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 臧旭航;朱平华;王新杰;陈春红;刘惠;许鸣;
研究了不同冻融工况下黏附砂浆含量对高强再生透水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影响,并用SEM对其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0次冻融循环后,以相对动弹性模量不低于60%和抗压强度损失率不高于25%为失效准则,确定了再生粗骨料黏附砂浆的界限含量分别为41.19%和43.89%。在设计使用年限分别为100年、50年和30年的严寒地区高度饱水条件下,再生粗骨料最大黏附砂浆含量分别为33.00%、38.94%和40.27%。
2021年01期 No.297 80-8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4K] - 孙星海;刘泽;王军伟;姜启衎;
为更好研究机制砂的合理应用,选取了3种不同岩性的机制砂,通过分级筛分后调配成Ⅱ区中砂,设计了三种不同级配的机制砂。研究了不同机制砂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微观形貌,以及不同机制砂对胶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机制砂颗粒的长径比和圆形度有一定的差异,个别粒级的参数差异较大;级配对钙基机制砂胶砂强度影响没有硅基机制砂显著;细度模数较大时,钙基机制砂胶砂强度大于硅基机制砂。
2021年01期 No.297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 高帅;吴岳峻;唐海涛;汪峻峰;鲁刘磊;
研究了不同粉煤灰掺量的碱矿渣-粉煤灰砂浆在20℃、200℃、400℃、600℃、800℃下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压汞法(MIP)分析了浆体的水化及孔结构。结果表明:掺粉煤灰可优化浆体的孔径分布,降低内部孔隙率,提高砂浆的耐高温性能,粉煤灰的适宜掺量为30%~50%;200℃时,掺30%粉煤灰砂浆的抗压强度最高,较20℃时提高了49.3%;600℃时,发生了固相反应,C-S-H凝胶减少,少害孔(20~50 nm)数量增加,砂浆保持了与20℃相当的抗压强度;800℃时,浆体生成大量钙黄长石,砂浆的抗压强度为20℃时的11.5%,基本失去工作性能。综合考虑,碱矿渣-粉煤灰砂浆的使用温度不宜超过600℃。
2021年01期 No.297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 贡鑫茹;李东;耿健;
采用ISAT(Initial Surface Absorption Test)方法研究了蒸养制度和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毛细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标养条件,蒸养会增大机制砂混凝土的毛细吸水能力,但与同养护条件下的河砂混凝土相比,机制砂混凝土的毛细吸水系数更低;静养时间的缩短和恒温温度的升高都会增大机制砂混凝土的毛细吸水系数,合适的静养时间和养护温度分别为4 h和50℃;石粉含量对蒸养机制砂混凝土毛细吸水性影响较大,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蒸养机制砂混凝土的毛细吸水系数先变小后变大,合适的石粉含量为10%。
2021年01期 No.297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