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博;甘元初;金丹;
研究了应变率(1×10~(-5)、1×10~(-4)、1×10~(-3)、2×10~(-3 )s~(-1))、铅锌尾矿砂掺量(0、10%、20%、30%、40%、50%)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和泊松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铅锌尾矿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先增后降;当铅锌尾矿砂掺量一定时,随着应变率的增大,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平均值增大,峰值应变平均值减小,泊松比变化较小;当应变率一定时,随着铅锌尾矿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平均值先增后降,峰值应变平均值降低,泊松比变化较小;不同铅锌尾矿砂掺量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量系数和峰值应变增量系数与动态、准静态应变率比值的对数均呈线性相关关系,且相关性较好。
2025年02期 No.346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郭志超;
研究了花岗岩机制砂、机制碎石对不同设计强度等级(C20、C30、C40、C50)混凝土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天然骨料组试件,不论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多大,机制碎石、机制砂单一取代或同时取代天然骨料均降低了混凝土的凝结时间、28 d抗压强度、28 d劈裂抗拉强度和28 d抗折强度,其中,机制碎石单一取代天然碎石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削弱作用基本最小,机制砂单一取代河砂次之,机制碎石、机制砂同时取代天然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削弱作用最大;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越高,由机制骨料取代天然骨料导致的混凝土力学性能损失基本越小。
2025年02期 No.346 87-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 卢霄;李宁;史平;艾洪祥;岳彩虹;陈旭;
研究了活化方式(机械活化、碱活化)对铜尾矿粉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活化铜尾矿粉、低品位硅粉的掺量(0、3%、6%、9%)对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碱活化,机械活化对铜尾矿粉活性的改善效果更好,最佳粉磨时间为40 min;随着活化铜尾矿粉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干燥收缩性能基本降低,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冻性能先增后降,活化铜尾矿粉的最佳掺量为6%;随着低品位硅粉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工作性、60~90 d抗压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冻性能均先增后降,3~28 d抗压强度增大,干燥收缩性能降低,低品位硅粉的最佳掺量为6%。
2025年02期 No.346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 陈健;黄波;代柱端;周晓阳;
研究了矿物掺合料种类[石灰岩石粉(SH)、花岗岩石粉(HG)、钢渣粉(GZ)、粉煤灰(FA)]对花岗岩机制砂预拌砂浆孔结构、稠度、稠度损失、保水性、表观密度、抗压强度、干燥收缩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8 d时,砂浆孔隙率的大小顺序为:FA组<GZ组<SH组<HG组;砂浆稠度的大小顺序为:FA组>SH组>GZ组>HG组,稠度损失的大小顺序为:HG组>GZ组>SH组>FA组,保水性的大小顺序为:HG组>FA组>SH组>GZ组,表观密度的大小顺序为:GZ组>HG组>SH组>FA组;28 d时,砂浆抗压强度的大小顺序为:GZ组≈FA组>SH组>HG组,砂浆干燥收缩值的大小顺序为:FA组<GZ组<SH组<HG组,砂浆吸水率的大小顺序为:FA组<SH组<GZ组<HG组。
2025年02期 No.346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程欢;何政;刘金坤;孙德易;李晓龙;
研究了预处理方式(颗粒整形、水泥浆浸泡、碳化处理)对再生砂压碎指标、孔结构及胶砂需水量、力学性能、吸水性、干燥收缩性能和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整形对再生砂抗压碎性能和孔结构的改善效果最好;相比于掺未处理再生砂的胶砂,掺颗粒整形再生砂胶砂的需水量降低了23.86%,28 d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分别提高了77.97%、50.00%,吸水量降低了1.55%,干燥收缩值降低了6.46%,孔隙率降低了58.52%。
2025年02期 No.346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 李国勇;
用NaOH溶液对橡胶颗粒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橡胶颗粒粒径(100、140、180μm)和掺量(0、5%、10%、15%、20%)对路面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和抗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橡胶颗粒的掺入增加了混凝土的含气量,且随着改性橡胶颗粒掺量的增加或粒径由180μm降至100μm,混凝土的含气量逐渐增大;随着改性橡胶颗粒掺量或粒径的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降低;改性橡胶颗粒的掺入降低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弯拉强度,随着改性橡胶颗粒掺量的增加,抗压强度和弯拉强度均呈降低趋势,随着改性橡胶颗粒粒径由180μm降至100μm,抗压强度和弯拉强度先增后降;改性橡胶颗粒与水泥基材料的相容性较差,其掺入降低了混凝土的抗疲劳性能。
2025年02期 No.346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李茂辉;陆有军;楚京军;刘亚娟;张同生;王伟;陈志杰;
介绍了钢渣的主要化学成分,总结了4种激发钢渣胶凝活性的方式(机械激发、化学激发、高温重构、碳化处理),分析了不同激发方式的激发效果和作用机理,并指出了钢渣胶凝活性激发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2025年02期 No.346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