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敏杰;蒋亚清;赵越;
对海工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与耐久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粉煤灰、矿渣、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和纤维素类增稠剂(VMA)外掺技术,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配合比优化,选出C40、C45、C50强度等级混凝土最优配合比。结果表明,新拌混凝土初始坍落度为180~200mm,后期强度和耐久性能均满足海工工程设计要求,混凝土氯离子迁移系数D_(RCM)小于4×10~(-12)m~2/s,电通量小于800C,抗冻等级达到F200,抗渗等级远大于W4;通过微观分析,混凝土内部结构致密,有害孔较少,可有效防止环境有害离子的侵蚀。
2017年06期 No.25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 姚晓乐;江星;朱效宏;张帆;
研究了高吸水性树脂(SAP)作为内养护材料对碱矿渣水泥砂浆抗压强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掺加预吸水SAP可引起强度下降,下降幅度随着附加水胶比的增加而增大;SAP可大幅降低碱矿渣水泥砂浆的自收缩,但对绝对干燥收缩的影响较小,甚至可能会使其有所增加。
2017年06期 No.254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蒋震;向佳瑜;冷政;黄辉;李曦;杨琼辉;
针对南海区域高温高湿环境,采用大粒径粗骨料、小坍落度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预埋冷却水管及创新施工养护方式,制备方块大体积海工混凝土。对其收缩性能、热学性能、水化产物、抗裂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应用,得出方块大体积海工混凝土抗裂设计及施工的相关措施。研究表明,采用5~31.5mm(占比40%~50%)与31.5~63mm两种连续级配碎石拥有很好的紧密堆积效果,260h收缩率为4.03×10~(-4),低于5~31.5mm连续级配碎石的260h收缩率4.74×10~(-4);方块仿真模型和工程实体温度分析检测得出中心最高温度出现在浇筑后40h,接近70℃,中心温度和表层温度最大差值接近25℃;高温高湿环境下采用预埋冷却水管及养护剂+土工布+薄膜+土工布四层体系的养护方式对方块抗裂效果明显。
2017年06期 No.254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苏伟;胡宝月;李海涛;王竹青;李军雪;冯玥;
对废砖大骨料堆石混凝土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混凝土抗压强度特点和应力-应变关系,着重分析了混凝土内部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堆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骨料的强度有着密切关系,废砖大骨料堆石混凝土的强度偏低,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与普通混凝土的曲线形状相近,弹性模量偏小。混凝土在受压过程中,破坏形式多样化,大骨料的强度和表面粗糙程度影响内部破坏型式,粗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废砖-混凝土单裂缝混合破坏、废砖-混凝土多裂缝混合破坏和砖骨料大面积破坏。
2017年06期 No.254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张永超;田彬彬;桑瑜;李帅;王琳;王学勇;
生态混凝土的研究利用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文献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混凝土和海绵城市在理念上的一致性,对生态混凝土的应用现状和功能特性做出了全面分析,指出尚存的问题,进一步指导其在海绵城市中的推广应用,改善我国当前资源环境紧张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7年06期 No.254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李智超;赵亮;马涛;庄静;
采用矿渣为主要原料,以硫酸钠为中性钠盐,再掺入由水泥熟料、碳酸钠、铝酸钠三种物质构成的复合掺料,制备高抗盐地聚合物特种胶凝材料。利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复合掺料的各组分进行组合,再与各水平的硫酸钠交叉设计试验配比,以抗折、抗压强度为指标,通过极差分析得出最佳配比,并对制得的高抗盐地聚合物特种胶凝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能、水化硬化机理以及抗化学侵蚀性能进行了研究。
2017年06期 No.254 24-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郭常瑞;陈存振;邹其;祝长春;王钢;孙振平;
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是非洲第一大悬索桥,受当地地材的限制,该项目采用了吸水率大于2%的高吸水率粗骨料。为了控制现场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本文设计了一套混凝土外观评价的试验方法和评分标准,考察聚羧酸减水剂、气泡、脱模剂以及成型方式等不同因素对含大吸水率粗骨料混凝土外观的影响,为混凝土现场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2017年06期 No.254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 邱泽忠;蒋震;刘斌;冷政;
与普通房建材料相比,地下综合管廊混凝土不仅要求强度高,且对抗裂、工作性能等也有很高要求。本文研究了粗骨料类型、膨胀剂、混凝土内养护材料、砂率等因素对混凝土强度、抗裂、收缩、工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碎石混凝土强度高、能有效改善混凝土表面裂纹和收缩;膨胀剂和混凝土内养护材料可以避免混凝土表面生成裂纹,大大降低混凝土收缩率;45%砂率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黏聚性、流动性和保水性。
2017年06期 No.254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顾欣欣;田安国;蔡小宁;王金兰;郭江培;
为探究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收缩变形并补偿收缩,进行了2个钢管混凝土短柱收缩试验和5个不同膨胀剂掺量收缩补偿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普通钢管混凝土在密封状态下,早期发生膨胀,之后由于水化收缩、徐变收缩及温度收缩等使混凝土发生收缩现象;径向收缩的影响会使钢管对混凝土的紧箍力推迟产生,影响钢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膨胀剂掺量为12%时,能够完全补偿混凝土的收缩,使核心混凝土与钢管壁紧密结合,且承载力高、变形小,为最佳掺量。
2017年06期 No.254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 赵亚军;窦远明;
对16m长全尺寸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原型进行三点弯曲疲劳试验,利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方法获得集中力作用点附近区域的变形场及应变场信息。经过200万次疲劳循环作用,研究了梁体侧面裂缝的萌生、成核、扩展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主裂缝由次裂缝诱发萌生,主裂缝随疲劳循环次数而扩展,50万次之前的扩展速率明显大于50万次以后的扩展速率。随着主裂缝的扩展,次裂缝略有闭合。疲劳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时,钢绞线具有较好的拉结作用,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开展缓慢稳定,有明显的刚度退化。与传统电测法相比,DIC方法可准确观测全场裂缝扩展过程,可应用于对预应力桥梁的分析研究。
2017年06期 No.254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谈永泉;钱明;
国家对输水管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新的输水管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已于2016年10月30日正式实施。本文对输水管产品生产许可证新细则与原细则的主要内容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从申请、实地核查和产品检测等方面,对企业如何做好取证、换证、增项等事项提出了建议。
2017年06期 No.254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战佳宇;杨飞华;耿春雷;李万民;杨闯;
采用球磨机对钼尾矿进行机械活化,考察了不同粉磨时间对钼尾矿粒径分布、筛余、等效粒径以及比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并将活化后的钼尾矿用于制备硅酸钙板,研究了机械活化前后钼尾矿对硅酸钙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粉磨初期,随着粉磨时间增加,钼尾矿粒径分布范围变窄,筛余明显降低,等效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加,制备的硅酸钙板水化产物托贝莫来石衍射峰强度和硅酸钙板抗折强度增加;当粉磨时间超过15min后,钼尾矿粒径和硅酸钙板性能变化不明显。机械活化过程等效粒径及比表面积与粉磨时间双对数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
2017年06期 No.254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刘梦泽;张俊;
传统的隔震分析大都是基于一维和二维地震动进行的,很少考虑三维地震动的作用。且对于不同维数地震动输入下,拉压刚度比对隔震支座面压的影响也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对8度区的某高层隔震结构进行了时程分析,首先在拉压刚度比不变的情况下,对比研究了地震动输入维数对隔震支座面压的影响。然后以地震动输入维数为定量,拉压刚度比为变量,对隔震支座面压的变化情况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拉压刚度比不变时,随着地震动输入维数的增加,隔震支座的压应力和拉应力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相同维数地震动输入下,拉压刚度比对隔震支座的拉应力影响较大,但对压应力影响很小,且拉压刚度比相同时,隔震支座的拉应力远超过规范值。
2017年06期 No.254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 李亚萍;陈国平;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之间需要可靠的连接,并且整个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对抗震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建筑产业化的推进,型钢混凝土结构迅速发展。本文介绍了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的连接类型以及型钢混凝土节点的分类及特点,总结了国内外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最新型钢梁-柱节点的连接方式,分析了最新各种型钢梁-柱节点连接方式的优缺点及研究现状,对装配式型钢梁-柱节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2017年06期 No.254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宋旭艳;孙保金;韩静云;郜志海;
将矿粉、粉煤灰、垃圾焚烧飞灰、垃圾焚烧底渣以单掺或1:1二元复掺替代部分水泥后,配制掺合料混凝土,测定其力学强度和拉压比,并利用平板法研究比较各掺合料混凝土的早期抗开裂性能。研究表明,粉煤灰具有适当降低混凝土的脆性和抑制早期开裂的性能,而矿粉的作用与其相反;飞灰对混凝土的早期开裂性能极为不利,在飞灰中复合部分粉煤灰或矿粉,可大大改善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底渣混凝土因强度太低早期未出现明显的开裂,但在底渣中引入部分矿粉或粉煤灰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能比单掺底渣混凝土明显提高,同时该底渣基复合掺合料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优异。
2017年06期 No.254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韩彩霞;崔素萍;刘辉;杜鑫;
研究了不同来源重金属元素在混凝土中的浸出性,从胶凝材料、骨料和外加重金属元素三方面阐述重金属元素的浸出性。结果表明,纯水泥、水泥与粉煤灰质量比为7∶3、水泥与矿粉量比为7∶3三种胶凝体系中的重金属浸出率低,其中,纯水泥浆体中检测不到重金属离子的浸出;所选四个地区的天然粗骨料和六个地区的天然细骨料中的重金属含量和重金属浸出性各有差异,其中Pb和Zn相对含量及浸出率较高;而骨料中重金属的浸出率极低,Zn的相对浸出率较高;水泥净浆中外掺六种可溶性重金属盐或重金属氧化物表现出不同的重金属浸出性,外掺重金属氧化物,净浆的重金属浸出率较低,而外掺可溶性重金属盐,水泥净浆的重金属浸出率相对较高。
2017年06期 No.254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