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立;赵顺增;李长成;贾福杰;
采用新型双膨胀源膨胀剂以及不同密度等级、不同类型的轻骨料配制轻质自防水混凝土,并对其工作性、物理力学、变形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轻质自防水混凝土的工作性与轻骨料吸水率、形貌、级配、密度等性质密切相关;相同水胶比下,抗压强度取决于轻骨料的筒压强度;轻骨料的吸水特性对膨胀剂有增益作用,在膨胀剂与轻骨料的相互作用下,轻质自防水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大幅提高,干燥收缩得到明显抑制。
2015年07期 No.23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 王德志;孟云芳;李田雨;
研究了纳米SiO2和纳米CaCO3对混凝土7d、28d和78d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及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纳米SiO2能显著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试验中最优掺量为2%;纳米CaCO3能显著改善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冻性能,但对抗压强度影响不显著,试验中最优掺量为3%。
2015年07期 No.231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 高育欣;王淑;吴雄;余保英;
本研究着力于超硫酸盐水泥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通过研究其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分析在混凝土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测试水化温升,分析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优势;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水化产物形貌。试验结果表明,超硫酸盐水泥混凝土流动性能较好,且其工作性能优于普硅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对于超硫酸盐水泥体系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养护条件下稍高于在常温条件下养护的试块。随着龄期增长,混凝土抗压强度都在增长,且增长速率逐渐降低。超硫酸盐水泥体系的强度低于普硅水泥体系,但是后期强度增长速率明显高于普硅水泥体系。超硫酸盐水泥体系的水化温升低于普硅水泥。超硫酸盐水泥体系的主要水化产物为"鱼鳞片"状的水化硅酸钙和钙矾石。
2015年07期 No.231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程书凯;王桂明;水中和;梅明军;
以偏高岭土(MK)0~6%等量取代硅酸盐水泥配制混凝土,研究了MK改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变化规律,并通过XRD、TG-DSC对其机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MK能促进水泥水化进程,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得到显著优化,其中掺量为6%时效果最佳。
2015年07期 No.231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 吕云霞;段金跃;李海昆;
为探究修复剂对高温后混凝土性能的改善作用,通过试验研究修复剂种类和用量、修复养护时间、修复方式、温度、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降温方式等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强度修复因子Rf和抗渗修复因子Rc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氨酯的修复效果最好,硫化硅橡胶的修复效果最差;修复剂用量越多修复效果越好,浸泡法比涂刷法的修复效果好,且浸泡时间越长修复效果越好;随着温度的升高,Rf和Rc逐渐增大,当温度超过700℃时,Rf急剧增长,修复剂对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能的改善作用明显增强;修复剂对C20混凝土的修复效果优于C60混凝土;修复养护时间越长,修复效果越好,自然降温后的Rf和Rc大于洒水降温。高温修复后,裂缝处的Ca(OH)2含量大幅降低,水化硅酸钙和CaCO3晶体含量相对上升;修复作用使裂缝表面的CaCO3和Ca(OH)2结晶体向C-S-H凝胶转变。
2015年07期 No.231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 易晓园;
试验研究了采用漂珠、河砂(粒径为0.15~1.18mm)制备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结果表明,在水泥∶漂珠∶硅灰∶石英粉∶河砂质量比为0.90∶0.10∶0.25∶0.37∶1.3,水胶比为0.21,减水剂掺量为0.95%,钢纤维体积掺量为3.0%的条件下,采用蒸汽养护48h,RPC抗压强度可达156.4MPa,抗折强度可达32.1MPa。微观分析表明,RPC水化产物结构致密,其主要水化产物为C-S-H凝胶和少量Ca(OH)2。
2015年07期 No.231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 邹文裕;韦银华;陈晓刚;
对机制砂的优缺点以及利用机制砂拌制混凝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希望通过探讨,总结机制砂在普通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经验,合理利用机制砂配制出能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各类混凝土。
2015年07期 No.231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 窦铁生;胡赫;杨进新;夏世法;张奇;
采用降温法模拟PCCP中预应力钢丝产生的预应力,通过调整降温值来控制钢丝中预应力的大小,在没有断丝的部位预应力值为一常量。针对0.6MPa和0.8MPa的工作内压,直径2.6m、3.2m和4m的PCCP分别设定不同的断丝率,通过三维有限元计算,研究了PCCP断丝数量对内压承载力的影响。
2015年07期 No.231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 张陶梅;
针对芯模振动制管工艺特点,以现有的工装模具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多个生产柔性接头A型钢承口管的方案并逐步完善,开发出了组合模具生产A型钢承口工法,有效解决了芯模振动制管工艺生产柔性接头A型钢承口管的难题。
2015年07期 No.231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 黄宏;龙建文;曾仁高;
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对比研究了渣砂渣石、渣砂普石和普砂渣石三种高钛重矿渣钢筋混凝土试件在三种大偏心率(e0/h=0.32、0.40和0.48)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对试件的破坏形态、开裂荷载、极限承载力和最大挠度进行了分析,发现三种高钛重矿渣钢筋混凝土柱的大偏压破坏形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柱相似,普砂渣石高钛重矿渣钢筋混凝土试件的强度、刚度优于普通骨料钢筋混凝土,渣砂渣石和渣砂普石这两种高钛重矿渣钢筋混凝土试件的开裂荷载、极限承载力以及刚度与普通钢筋混凝土试件接近。此外,在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对所有试件的极限荷载-挠度曲线进行计算,并将计算与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法能够较好地预测三种高钛重矿渣钢筋混凝土试件在大偏压作用下的极限承载能力。
2015年07期 No.231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 许化珍;赵大威;张晓昊;吴茜;黄勇;
根据核电站安全壳表面裂缝的表现形式,分析了裂缝的形成原因,通过建立ANSYS分析模型,研究了夏季和冬季时安全壳的表面温度应力。结果表明,运营期间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造成的,并针对安全壳表面裂缝提出了处理建议。
2015年07期 No.231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 郑小军;杨建森;伏利鹏;马瑞洁;刘源;杨栩;
针对目前因水泥细度过细而导致水泥基材料容易出现干缩裂缝问题,采用聚丙烯纤维与水泥熟料粒子复掺,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熟料粒子水泥对聚丙烯纤维砂浆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掺熟料粒子和聚丙烯纤维的砂浆收缩率εt与收缩龄期t之间符合εt=α1·exp(-t/α2)+β0的指数函数关系,且在显著性水平α=0.01下其相关性显著;纤维掺量对砂浆收缩影响最大,熟料粒子掺量次之,粒子粗细第三,纤维长度最小;熟料粒子粒径介于0.315~2.5mm之间且其掺量为20%,纤维掺量为0.3%,纤维长度为12mm时,砂浆的收缩最小,体积稳定性最优。
2015年07期 No.231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 向超;梅迎军;
在混凝土基准配合比相同的情况下,掺入体积掺量为0~1.2%的钢纤维以及取代水泥质量为0~12%的硅灰,测试了标准养护28d钢纤维硅灰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及劈裂强度,并通过氮吸附实验测试得到了混凝土孔结构特征参数,分析了硅灰对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孔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钢纤维混凝土,随着硅灰的掺入,其抗压、抗折及劈裂强度显著提高,且硅灰掺量越高,提高幅度越大。在测试与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28d抗折强度与钢纤维、硅灰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预测了硅灰和钢纤维对混凝土28d抗折强度的影响趋势。
2015年07期 No.231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 黄智德;段瑞斌;向振宇;董素芬;
橡胶及纤维的掺入是解决混凝土脆性问题的技术途径,而塑钢纤维作为新型增强材料,可在混凝土中发挥微筋材的作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极差分析表明,采用5~10目的橡胶颗粒等体积代砂10%并掺入6kg/m3的塑钢纤维配制的混凝土综合性能最优,既能克服橡胶混凝土抗压强度不足的缺点,又能大幅提高混凝土的韧性。
2015年07期 No.231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 吴方伯;宋瑞;邓利斌;李钧;周绪红;
针对目前建筑工程中常见各类保温墙体做法的一些局限性,推荐了一种由混凝土结构层、保温层、砂浆层以及连接件构成的新型夹心保温墙体。该墙体施工流程类似普通现浇混凝土墙,工艺简单;墙体连接件处设置橡胶材质的堵头来隔断连接处的冷桥,保温节能效果显著。为验证连接件的抗剪性能,开展了墙体连接件剪切性能试验,对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对该墙体在工程中推广应用给出了建议。
2015年07期 No.231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 甘戈金;叶海燕;陈景;
以月桂酰基谷氨酸二钠和茶皂素按适当比例复配作为基础发泡剂,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黄原胶、明胶和聚丙烯酰胺等不同的改性剂进行了复配研究,选择最优改性剂通过正交试验探讨其对基础发泡剂发泡和稳泡性能的改性效果。最终确定的发泡剂复配方案为: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掺量为0.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掺量为0.2%,聚丙烯酰胺的掺量为0.015%。经过重现试验,发泡剂的发泡倍数达到35~37倍,1h泌水量为32.4~33.1m L,1h沉陷距为5~7mm。该发泡剂所制备的混凝土制品性能优于JG/T 266—2011《泡沫混凝土》的要求。
2015年07期 No.231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 唐明亮;郑海;沈裕盛;沈晓冬;刘宝;
粒度分布是高性能α半水石膏重要的颗粒特性,影响着半水石膏的标准稠度需水量和硬化浆体微结构。文章探讨了α半水石膏水热法制备过程中工艺参数对石膏粒度分布和转化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速率是影响α半水石膏粒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随着搅拌速率提高,二次成核速率呈指数增加。转化温度升高有利于半水石膏细度的降低和转化时间的缩短,但随着转化温度升高半水石膏细度变化幅度降低。浆体固液比与半水石膏细度呈反比,不利于制备细小的半水石膏颗粒,但它对于提升产品的产率,降低单位质量产品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07期 No.231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 黄飞;勾密峰;郝晨风;郭俊;
随着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方式的不断推广,焚烧飞灰的产生量也不断增加。由于垃圾焚烧飞灰中富含有害重金属,属于危险废物,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应用常规的工艺方法,用飞灰取代部分水泥制备砌筑砂浆;研究了飞灰对砂浆拌合物稠度、凝结时间等基本性能以及砂浆的力学性能和重金属浸出规律的影响,并进行了微观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虽然飞灰会损失砂浆部分强度,但是砂浆能大幅度地减少重金属的浸出量;水泥对飞灰中重金属的固化效果良好,同时以飞灰作为辅助材料制备砂浆可以作为飞灰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2015年07期 No.231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