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刚强;张亚明;毕伟涛;曾二龙;马瑞杰;
以道路修补灌浆料指标作为评价标准,采用含有高活性基团(-NCO)的异氰酸酯(TDI)作为中间体改性环氧树脂,制备高性能水泥路面裂缝修补灌浆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环氧树脂路面修补材料的吸水率、收缩率、热稳定性、力学性能、耐老化性等指标提高了20%以上,其综合性能超过同等水泥裂缝修补材料。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有机硅成功接枝到了环氧树脂上。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断面呈现韧性断裂形貌。
2012年11期 No.19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 俞锋;朱华;
针对目前市场上水泥基灌浆材料品种多,各种灌浆材料性能参差不齐的状况,从灌浆料流动度、微膨胀、强度等方面着手,对影响水泥基灌浆料性能的各项因素进行了研究。
2012年11期 No.199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刘强;庞超明;刘光锐;张萍;黄振兴;
针对封盖水泥浆体的抗裂技术,探讨了拌合加水方法对流动性的影响,研究了采用掺加膨胀剂、内养护剂和细砂、改进养护措施等方法对水泥浆体抗裂性的影响。利用X-CT、XRD等分析手段,分析了硬化水泥浆体的抗裂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二次加水拌和法可大大提高水泥浆体的流动性;膨胀剂与内养护剂组合使用可以提高浆体的抗裂能力;掺入5%或10%的特细砂及对浆体进行覆膜养护可明显提高水泥浆的抗裂性;采用X-CT技术有助于更好的评估水泥浆体的抗裂性。
2012年11期 No.199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顾越;蒋亚清;陈龙;胡飞龙;
通过调整大单体烯丙基聚氧乙烯醚(APEG)的平均分子量,制得了具有较长聚氧乙烯基侧链(PEO)的聚羧酸减水剂PCA-d。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掺入PCA-d后水泥早期水化的特点。结果表明,较长的侧链促进了早期C3A的水化,加快了Ca(OH)2的结晶和钙矾石的形成,从而提高了水泥浆体早期力学性能。
2012年11期 No.199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 袁泽洋;伍勇华;南峰;何志旗;李论;何冬;
研究了聚羧酸系减水剂(PC)和萘系减水剂(FDN)单掺及复掺对混凝土坍落度和蒸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C和FDN单掺时,随掺量增大,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增大,但对强度而言,存在最佳掺量,此时蒸养强度及蒸养后再标养28d强度达到最大。而PC和FDN复掺时,与单掺PC相比,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降低,在最佳掺量时,蒸养强度和蒸养后再标养28d强度所达到的最大值也降低。
2012年11期 No.199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李倩;赖振宇;卢忠远;
使用磷酸二氢铵和磷酸二氢钾按比例(A/K)复合后作为磷酸盐原料,对磷酸镁水泥膨胀率、凝结时间和流动度等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通过X射线衍射对各样品进行了物相分析。研究表明,当A/K=4∶1时的膨胀率最小,凝结时间为18min,流动度为213mm;随着水胶比和缓凝剂的增大,磷酸镁水泥的膨胀率明显减小;当A/K=3∶2时,磷酸盐水泥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2012年11期 No.199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翁晓红;钱善青;白明杰;
以弹性理论为基础,推导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挠曲微分方程,分析得到了考虑滑移影响的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挠度计算公式,提出了考虑滑移效应影响的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刚度折减系数,分析了各设计参数对刚度折减系数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18块足尺寸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试验验证工作。分析结果表明,挠度的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之比的平均值为0.97,变异系数为0.14,两者吻合较好。
2012年11期 No.199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 赵少伟;武龙飞;李昕桐;郭蓉;
为了明确预应力筋的布置形式对UPC梁受弯性能的影响,设计了6片UPC梁,通过静载试验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预应力筋布置形式下UPC梁的受弯性能。研究表明,预应力筋的布置形式对UPC梁的极限承载力、极限应力增量、挠度和裂缝开展及分布均有影响;HRB500级高强钢筋作为非预应力筋可提高UPC梁的极限承载力和极限应力增量。
2012年11期 No.199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 何兆芳;尹万云;金仁才;张亚梅;马海峰;
设计了一种测量约束状态下混凝土收缩应力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定量计算出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收缩应力;对比研究了约束状态下橡胶混凝土板与普通混凝土板早期的内部应力变化。结果表明:虽然橡胶混凝土的自由干燥收缩值比普通混凝土大得多,但无论在室内环境还是室外环境,橡胶混凝土板的收缩应力均低于普通混凝土板,这是由于橡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低,有利于缓解混凝土内部的应力集中。
2012年11期 No.199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 张建波;刘付华;
采用继效流动理论分析了洪泽文化中心框架结构在温度变化及混凝土收缩情况下的徐变。通过实验结果及理论结果对比,发现以继效流动理论为基础计算回字形框架结构的应变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近。
2012年11期 No.199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