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军伟;
在试验观测碾压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资料的基础上,从物理学角度应用混沌动力学理论研究了变形的运动问题。通过相空间反演建模技术,建立的相空间变形动力模型反映出动力系统出现混饨行为。对变形运动的短期演化进行了模拟和预测。实例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2013年11期 No.21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 劳有盛;杨久俊;张磊;王雪平;余海燕;
主要研究铝酸盐水泥(AC)、普通硅酸盐水泥(OPC)对脱硫建筑石膏胶凝材料水化后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掺AC初、终凝时间最高分别延长至54.5min和64min,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最高可分别增加到15.3MPa和43.6MPa;单掺OPC初、终凝时间最短分别为4min和5.5min,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可分别最高增加到14.3MPa和36.3MPa;复合掺杂两种水泥的凝结时间,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介于单掺两者之间。XRD和SEM的研究结果表明,掺水泥后形成了钙矾石和团聚状C-S-H凝胶,钙矾石的填充作用和C-S-H凝胶的胶结作用是复合胶凝材料增强的原因。
2013年11期 No.211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 朱从香;杨鼎宜;许飞;王虹;郑娟;
研究了水胶比、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及超细掺合料(粉煤灰、矿粉)掺量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胶比W/C为0.35、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在50%时,再生混凝土性能较好;而粉煤灰和矿粉双掺可以充分发挥"微骨料效应"和后期"火山灰效应",细化孔隙结构,提高密实度,改善再生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结构。
2013年11期 No.211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 王文婧;许家文;刘元珍;李珠;
在再生混凝土中掺入废旧汽车轮胎经处理后得到的橡胶颗粒,采用ASTM C 1202法对6组不同橡胶颗粒掺量的混凝土试件进行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中掺入橡胶颗粒拌合而成的混凝土具有很低的氯离子渗透性,28d氯离子扩散系数均小于1×10-8cm2/s,且氯离子扩散系数随橡胶颗粒掺量的增加而减少。
2013年11期 No.211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王军;程宝军;贾丽莉;刘通;
研究了复合水泥粉体压实体空隙率的变化规律,优化了混凝土胶材组分,并研究了胶料总量、水胶比对超高强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开展了沸石粉配制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微珠掺22%,硅灰掺8%,复合粉体空隙率最低,堆积密度最大;胶凝材料总量700kg/m3,水胶比0.16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60d和90d抗压强度分别达146.5MPa和159.7MPa;掺4%沸石粉配制的超高强混凝土60d和90d抗压强度分别为136.7MPa和148.1MPa,比不掺沸石粉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别降低约4.7%和6.0%,降幅较小;混凝土3d和7d自收缩值分别为万分之0.91和万分之1.82,比不掺沸石粉的混凝土分别降低约21.6%和11.7%,降低混凝土的自收缩作用明显。
2013年11期 No.211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史星祥;
以鸡毛为原料,采用Ca(OH)2水解法制备蛋白质型发泡剂,系统考察原料预处理、Ca(OH)2用量、水解时间与水解温度对发泡剂泡沫性能的影响。并向该发泡剂中掺加正丁醇与粘性物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进行复配改性,以改善发泡剂泡沫性能。最后使用4种不同类型发泡剂制备泡沫混凝土,研究其对泡沫混凝土强度以及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蛋白质型发泡剂最佳工艺参数为:Ca(OH)210g、水解温度110℃、水解时间2h;复配改性时正丁醇与CMC掺量分别为0.2%、0.03%时,泡沫稳定性最好,1h泌水率由38.89%降至11.59%。以改性蛋白质型发泡剂制备的300kg/m3级泡沫混凝土,其强度相对其他3种发泡剂制备的要高,28d抗压强度达到0.85MPa,且其孔径在0.5mm左右,孔分布较为均匀规整。
2013年11期 No.211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 王裕银;满丽莹;王忠平;贾涛;陈洪;
以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粉煤灰、发泡剂、稳泡剂、聚丙烯纤维、防水剂为主要原材料,经化学发泡成型工艺制备水泥-粉煤灰发泡保温材料。实验研究了化学发泡剂对发泡保温材料体积密度、导热系数、强度的影响;稳泡剂对发泡保温材料泡孔结构、导热系数、强度的影响;聚丙烯纤维对发泡保温材料抗折强度的影响以及防水剂对发泡保温材料防水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水泥-粉煤灰发泡保温材料成型工艺参数。研制的水泥-粉煤灰发泡保温材料具有防火功能,同时还具有质轻、保温、抗冻性好等特点,其各项性能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2013年11期 No.211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谢静静;朱平华;李美娟;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再生混凝土保温砌块的力学性能、耐久性、保温性能受相关配合比因素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保温砌块在合理的配比下可做承重外墙墙材使用;质量损失率满足相关耐久性要求,砌筑的墙体节能率达到50%。
2013年11期 No.211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王欣宇方;武卫;沈哲;李永毅;梁峰;潘志锋;王思扬;
使用高分辨率扫描仪获取道面混凝土截面照片,基于AutoCAD绘图技术标绘微气孔,并导出气孔二维数据,然后编程计算孔结构参数。实验表明,与导线法相比,此方法表征气泡孔径时更接近真实情况,且得出的气泡间距与导线法气泡间距系数有良好的相关性。基于抽样检测的思路,设计了简化方法,减少了绘制工作量。简化结果显示,孔径、气泡间距、硬化混凝土含气量的精度都大于95%,且抽样样本方差亦可表征抗冻性能的优良。
2013年11期 No.211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 马千里;黄炳生;苏辅磊;
PBL剪力连接件是一种新型的剪力连接件,具有较高的抗剪承载力。阐述了连接件的破坏机理,分析了混凝土强度、开孔钢板孔洞直径和个数、钢板端部截面积以及贯穿钢筋的直径和强度对PBL剪力连接件承载力的影响。并根据这些试验结果回归出了有和没有端部混凝土承载作用时PBL剪力连接件极限承载力的计算表达式。
2013年11期 No.211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马海龙;崔崇;
氯醇法工艺生产环氧丙烷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环氧丙烷渣对环境污染非常大,试验针对环氧丙烷渣综合利用展开研究。通过环氧丙烷渣中的Ca(OH)2与粉煤灰在(180℃,8h)饱和蒸汽条件下水热合成,制备出以水化硅酸钙托贝莫来石为主要水化相的陶粒。在水灰比一定的情况下,以环氧丙烷渣陶粒为粗集料,配制了不同陶粒的混凝土。通过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水热合成环氧丙烷渣陶粒组成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环氧丙烷渣陶粒的石英砂含量、钙硅比、壳层厚度是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显著因素。
2013年11期 No.211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姜新佩;李莹;张胜彦;孟祥东;
研究了邯郸地区用砖混结构建筑垃圾生成的建筑垃圾人工砂的粒径、堆积密度、吸水率、压碎值指标等基本物理性能,分别以0、50%、100%的建筑垃圾人工砂等量取代天然细骨料配制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探讨了建筑垃圾人工砂不同取代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建筑垃圾人工砂完全代替天然砂用于C60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中是可行的,随着取代率的提高,混凝土强度有所降低;混凝土强度越高,降低幅度越大。
2013年11期 No.211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宋旭艳;韩静云;吕正勇;姜正平;郜志海;
以城市垃圾焚烧灰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水、磷酸分别对其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飞灰采用水泥进行固化,测定固化体系的凝结时间、净浆抗压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并检测固化体系的重金属浸出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固化体系的凝结时间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缩短,水泥掺量超过20%时,固化体系的终凝时间能控制在10h以内;体系的净浆抗压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均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各固化体系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值均达到稳定土填埋强度值(1.5MPa),重金属浸出浓度满足国家毒性浓度危险标准值(5~100mg/L)。
2013年11期 No.211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本期数据